生成器 generator


# 生成器 generator

# 什么是生成器

  • 若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算出来,就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需要用的元素,而不必创建完整的 list,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
  • 边循环边计算的机制,叫生成器(generator)

# 最简易生成器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print(L)
print(type(L))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print(L)
print(type(L))


# 输出结果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class 'list'>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7f55431c1970>
<class 'generato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 改成 () ,就创建了一个 generator。

列表生成式

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成列表的简易写法,它跟用 for 循环生成列表是一样的效果。

  • 一般写法
    res = [i * i for i in range(11)]
    
    1
  • 带 if 条件
    res = [i * i for i in range(11) if i % 2 == 0]
    
    1
  • 双重循环
    res = [i + j for i in range(5) for j in range(6, 11)]
    
    1
  • 多个变量
    obj = {'name': '张三', 'age': '13'}
    res = [(k, v) for k, v in obj.items()]
    
    1
    2
  • 包含函数
    lis = ['Hello', 'World', 'Java', 'Python']
    res = [s.lower() for s in lis]
    
    1
    2
  • 包含 if...else
    # 要将 if...else 放在前面写
    res = [i if i % 2 == 0 else "奇数" for i in range(11)]
    
    1
    2

# 打印生成器的元素

上面发现直接打印 L 得到的是一个生成器对象,而不是直观可见的一个列表。所以有几种方法来访问生成器的每个元素。

# 通过 for 循环遍历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for i in L:
    print(i)
1
2
3
4

# next() 方法

可以获取 generator 的下一个元素(目前几乎没用使用过这个)。

L = (x for x in range(10))
print(next(L))
print(next(L))
print(next(L))
print(next(L))
print(next(L))
print(next(L))

# 输出结果
0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generator 能够迭代的关键就是 next() 方法,通过重复调用 next() 方法,直到捕获一个异常。

# .__next()__

L = (x for x in range(10))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print(L.__next__())

# 输出结果
0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yield 函数

  • 带有 yield 的函数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生成器 generator
  • yield 相当于 return 返回一个值,并且记住这个返回值的位置,下次迭代时,代码会从 yield 的下一条语句开始执行,直到函数结束或遇到下一个 yield

# 斐波拉契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不用生成器可以这么实现:

# 斐波拉契数列
res = []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res.append(b)
        a, b = b, a + b
        n = n + 1

fib(8)
print(res)


# 输出结果
[1, 1, 2, 3, 5, 8, 13,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为知道第一个元素值,就可以推算后面的任意个元素了,所以可以使用生成器来实现: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yield b
        a, b = b, a + b
        n = n + 1

res = fib(8)
for i in res:
	print(i)


# 输出结果
1
1
2
3
5
8
13
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生成器的执行流程

  • 普通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 return 或者最后一行执行完就返回。
  • 生成器的执行流程是
    • 每次调用 next()for 循环的时候执行,遇到 yield 就返回
    • 一个生成器里面可以有多个 yield
    • 再次执行时从上次返回的 yield 语句处继续执行
# 执行流程
def odd():
    print('step 1')
    yield 1
    print('step 2')
    yield 3
    print('step 3')
    yield 5

L = odd()
for i in L:
    print(i)


# 输出结果
step 1
1
step 2
3
step 3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生成器的工作原理

  • 它是在 for 循环过程中不断计算下一个元素,并在适当的条件结束 for 循环。
  • 对于函数改成的 generator 来说,遇到 return 语句或者执行到函数最后一行时,就是结束 generator 的指令,for 循环随之结束。

# 生成器的优点

在不牺牲过多速度情况下,释放了内存,支持大数据量的操作。

可以运行下面两种写法的代码,观察电脑内存的变化。

不使用生成器:

from tqdm import tqdm

res = []
for i in tqdm(range(10000000)):
    temp = ['你好'] * 2000
    res.append(temp)

for ele in res:
    continue
1
2
3
4
5
6
7
8
9

使用生成器:

def test():
    for i in tqdm(range(10000000)):
        temp = ['你好'] * 2000
        yield temp

res = test()
for ele in res:
    continue
1
2
3
4
5
6
7
8

# 生成器的应用场景

需要处理大数据量的场景,比如一个文件有几百万行数据,或者有几百万个文件需要分别读取处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