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
# 代理模式
# 介绍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又称委托模式,它为目标对象创造了一个代理对象,以控制对目标对象的访问。
代理模式把代理对象插入到访问者和目标对象之间,从而为访问者对目标对象的访问引入一定的间接性。正是这种间接性,给了代理对象很多操作空间,比如在调用目标对象前和调用后进行一些预操作和后操作,从而实现新的功能或者扩展目标的功能。
# 通俗的示例
明星一般都有个经纪人,如果某个品牌来找明星做广告,需要经纪人帮明星做接洽工作,而且经纪人也起到过滤的作用。
在类似场景中,这些例子有以下特点:
- 广告商(访问者)对明星(目标)的访问都是通过经纪人(代理)来完成。
- 访问者不关心实例创建过程。
# 代理模式的通用实现
就用明星和经纪人的例子,明星就相当于被代理的目标对象(Target),而经纪人就相当于代理对象(Proxy),希望找明星的人是访问者(Visitor),他们直接找不到明星,只能找明星的经纪人来进行业务商洽。主要有以下几个概念:
- Target:目标对象,也是被代理对象,是具体业务的实际执行者。
- Proxy:代理对象,负责引用目标对象,以及对访问的过滤和预处理。
结构如下:
(代理模式结构图)
ES6 原生提供了 Proxy
构造函数,这个构造函数让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创建代理对象:
var proxy = new Proxy(target, handler);
参数中 target
是被代理对象,handler
用来设置代理行为。
使用 Proxy
来实现一下上面的经纪人例子,代码如下:
/* 明星 */
const SuperStar = {
name: '当红小鲜肉',
scheduleFlag: false, // 档期标识位,false-没空(默认值),true-有空
playAdvertisement(ad) {
console.log(ad)
}
}
/* 经纪人 */
const ProxyAssistant = {
name: '经纪人刘姐',
scheduleTime(ad) {
const schedule = new Proxy(SuperStar, { // 在这里监听 scheduleFlag 值的变化
set(obj, prop, val) {
if (prop !== 'scheduleFlag') return
if (obj.scheduleFlag === false && val === true) { // 小鲜肉现在有空了
obj.scheduleFlag = true
obj.playAdvertisement(ad) // 安排上了
}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小鲜肉有空了')
schedule.scheduleFlag = true // 明星有空了
}, 2000)
},
playAdvertisement(reward, ad) {
if (reward > 1000000) { // 如果报酬超过 100w
console.log('没问题,我们小鲜肉最喜欢拍广告了!')
ProxyAssistant.scheduleTime(ad)
} else
console.log('最近档期排满了,没空!')
}
}
ProxyAssistant.playAdvertisement(10000, '纯蒸酸牛奶,味道纯纯,尽享纯蒸')
// 输出: 没空,滚
ProxyAssistant.playAdvertisement(1000001, '纯蒸酸牛奶,味道纯纯,尽享纯蒸')
// 输出: 没问题,我们小鲜肉最喜欢拍广告了!
// 2秒后
// 输出: 小鲜肉有空了
// 输出: 纯蒸酸牛奶,味道纯纯,尽享纯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代理模式的实际应用
# 拦截器
前面的例子使用代理模式代理对象的访问的方式,一般又被称为拦截器。
拦截器的思想在实战中应用非常多,比如我们在项目中经常使用 Axios 的实例来进行 HTTP 的请求,使用拦截器 interceptor
可以提前对 request
请求和 response
返回进行一些预处理,比如:
request
请求头的设置,和 Cookie 信息的设置。- 权限信息的预处理,常见的比如验权操作或者 Token 验证。
- 数据格式的格式化,比如对组件绑定的
Date
类型的数据在请求前进行一些格式约定好的序列化操作。 - 空字段的格式预处理,根据后端进行一些过滤操作。
response
的一些通用报错处理,比如使用 Message 控件抛出错误。
除了 HTTP 相关的拦截器之外,还有 vue-router、react-router 路由跳转的拦截器,可以进行一些路由跳转的预处理等操作。以 vue-router 的路由全局前置守卫为例:
const router = new VueRouter({ ... })
router.beforeEach((to, from, next) => {
// ...
console.log(' beforeRouteEnter ! ')
next()
})
2
3
4
5
6
7
拦截器看起来似乎和装饰器模式很像,但是要注意装饰器模式和代理模式的区别,代理模式控制访问者对目标对象的访问,而装饰器模式只给目标对象添加功能,原有功能不变且可直接使用。Axios 拦截器是可以取消请求的,vue-router 路由拦截器也可以进行路由截停和重定向等等复杂操作,这些场景下,无疑是代理模式,因为这里的拦截器控制了对目标对象的访问,如果没有进行访问控制而只进行消息预处理和后处理,那么则可以当作是装饰器模式。
# 前端框架的数据响应式化
现在的很多前端框架或者状态管理框架都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和 Proxy
来实现数据的响应式化,比如 Vue、Mobx、AvalonJS 等,Vue 2.x 与 AvalonJS 使用前者,而 Vue 3.x 与 Mobx 5.x 使用后者。
Vue 2.x 中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来劫持各个属性的 setter/getter
,在数据变动时,通过发布-订阅模式发布消息给订阅者,触发相应的监听回调,从而实现数据的响应式化,也就是数据到视图的双向绑定。
为什么 Vue 2.x 到 3.x 要从 Object.defineProperty
改用 Proxy
呢,是因为前者的一些局限性,导致的以下缺陷:
- 无法监听利用索引直接设置数组的一个项,例如:
vm.items[indexOfItem] = newValue
。 - 无法监听数组的长度的修改,例如:
vm.items.length = newLength
。 - 无法监听 ES6 的
Set
、WeakSet
、Map
、WeakMap
的变化。 - 无法监听
Class
类型的数据。 - 无法监听对象属性的新加或者删除。
除此之外还有性能上的差异,基于这些原因,Vue 3.x 改用 Proxy
来实现数据监听了。当然缺点就是对 IE 用户的不友好,兼容性敏感的场景需要做一些取舍。
# 缓存代理
在高阶函数的文章中,就介绍了备忘模式,备忘模式就是使用缓存代理的思想,将复杂计算的结果缓存起来,下次传参一致时直接返回之前缓存的计算结果。
# 保护代理和虚拟代理
有的书籍中着重强调代理的两种形式,保护代理和虚拟代理:
- 保护代理:当一个对象可能会收到大量请求时,可以设置保护代理,通过一些条件判断对请求进行过滤。
- 虚拟代理:在程序中可以能有一些代价昂贵的操作,此时可以设置虚拟代理,虚拟代理会在适合的时候才执行操作。
保护代理其实就是对访问的过滤,之前的经纪人例子就属于这种类型。
而虚拟代理是为一个开销很大的操作先占位,之后再执行,比如:
- 一个很大的图片加载前,一般使用菊花图、低质量图片等提前占位,优化图片加载导致白屏的情况。
- 现在很流行的页面加载前使用骨架屏来提前占位,很多 WebApp 和 NativeApp 都采用这种方式来优化用户白屏体验。
# 正向代理与反向代理
还有个经常用的例子是反向代理(Reverse Proxy),反向代理对应的是正向代理(Forward Proxy),他们的区别是:
- 正向代理:一般的访问流程是客户端直接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请求并获取内容,使用正向代理后,客户端改为向代理服务器发送请求,并指定目标服务器(原始服务器),然后由代理服务器和原始服务器通信,转交请求并获得的内容,再返回给客户端。正向代理隐藏了真实的客户端,为客户端收发请求,使真实客户端对服务器不可见。
- 反向代理:与一般访问流程相比,使用反向代理后,直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是代理服务器,然后将请求转发给内部网络上真正进行处理的服务器,得到的结果返回给客户端。反向代理隐藏了真实的服务器,为服务器收发请求,使真实服务器对客户端不可见。
反向代理一般在处理跨域请求的时候比较常用,属于服务端开发人员的日常操作了,另外在缓存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等等场景也是使用到代理模式的思想。
(正向代理与反向代理)
# 设计原则验证
- 代理类和目标类分离,隔离开目标类和使用者
- 符合开放封闭原则
# 代理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
- 代理对象在访问者与目标对象之间可以起到中介和保护目标对象的作用。
- 代理对象可以扩展目标对象的功能。
- 代理模式能将访问者与目标对象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如果我们希望适度扩展目标对象的一些功能,通过修改代理对象就可以了,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 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要斟酌当前场景是不是真的需要引入代理模式(三十六线明星就别请经纪人了)。
# 其他相关模式
很多其他的模式,比如状态模式、策略模式、访问者模式其实也是使用了代理模式,包括在之前高阶函数处介绍的备忘模式,本质上也是一种缓存代理。
# 代理模式与适配器模式
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都为另一个对象提供间接性的访问,他们的区别:
- 适配器模式:主要用来解决接口之间不匹配的问题,通常是为所适配的对象提供一个不同的接口。
- 代理模式:提供访问目标对象的间接访问,以及对目标对象功能的扩展,一般提供和目标对象一样的接口。
# 代理模式与装饰器模式
装饰器模式实现上和代理模式类似,都是在访问目标对象之前或者之后执行一些逻辑,但是目的和功能不同:
- 装饰器模式:目的是为了方便地给目标对象添加功能,也就是动态地添加功能。
- 代理模式:主要目的是控制其他访问者对目标对象的访问。
(完)